從無人機到手機——中國科技對美國的"資訊威脅"

2018年2月13日

在2018年拉斯維加斯消費類電子展的南展廳,來自中國的無人機製造商大疆(DJI)和昊翔,佔據了最顯眼的兩個展臺,它們現場展示的無人機飛行,吸引不少人駐足觀看。
本次參展的50家無人機製造商中,近40家來自中國和香港。其中,僅大疆一家公司就占了市場的70%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旗下市場研究機構BI Intelligence)。美國無人機領域的領頭公司3D Robotics,在經歷銷售量下滑和裁員之後,轉而與大疆合作,謀求生存。

中國無人機製造商一電科技市場的行銷主管麥克·康有20多年的從業經驗,他向美國之音解釋中國無人機公司的優勢。他說:“無人機行業的一個挑戰是,當你專注於製造某種消費電子產品,你就需要集成印刷電路板、以及生產和組裝線,這都會提高產品的價格。如果你能以一種非常經濟高效的方式,也就是降低生產成本,來生產這些消費者可以負擔得起的產品,那麼消費者就會願意買單。這就是中國企業的優勢所在,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大疆在壟斷美國消費類無人機市場的同時,其安全隱患也日益受到關注。2017年8月,美國陸軍近期以備忘錄的形式,要求下屬單位停用大疆的無人機及相關產品,原因是"網路漏洞"。《紐約時報》11月報導,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洛杉磯辦事處在8月發出一份備忘錄,稱大疆的無人機和軟體向中國政府提供美國主要基礎設施和執法機構的資訊。對此,大疆北美部經理麥克·派里予以否認。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這些聲稱大疆為中國政府提供資訊的指控,完全不實。我們已經發佈聲明,解釋了我們的隱私和資訊保護流程;而且獨立的協力廠商安全公司,也認證了這些流程。當然,大疆還可以做得更多,來進一步提高透明度,更加清晰地說明我們如何管理從使用者那裡獲得的資訊。”

大疆在2017年10月發佈的聲明中表示,如果用戶不上傳和分享資訊,大疆就無法獲得這些資訊。此外,大疆在2016年還一項新增功能,允許用戶在飛行無人機時切斷與外界的所有聯網。不過,這些回應並沒有完全消除人們的疑慮。
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科技政策項目副主任威廉姆·卡特表示,大疆還是可能有辦法獲取這些資訊。他說:“大疆有可能擁有某些機制,來獲取使用者的資訊,特別是如果中國政府要求的話,我懷疑大疆很有可能需要遵循其指令。這種情況很常見,也不僅見於中國,很多其他的國家也規定,如果執法部門有所要求,企業就必須配合。在美國,這個情況稍微複雜一些。但總的來說,如果中國政府有需求的話,我覺得大疆很有可能有獲取使用者資訊的途徑。

2016年,大疆發言人張梵晞曾表示,如果中國政府索討資訊,大疆會遵守相關法律和規定,將資訊交給對方。在該備忘錄事件曝光後,大疆補充解釋稱,只有在中國境內收集的資訊,才需要遵循相關法規,提交給政府,其他地區不受此限制。
對此,威廉姆·卡特表達了他的擔憂。他說:“他們可能確實是這樣做的,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家會很難辦到。當你去看像大疆這樣的公司在全球擴張和發展的方式,你會發現中國公司和其政府的關係,跟美國公司和其政府的關係,有本質上的區別。像大疆這樣規模的公司,在行業中是領頭地位,它們受到來自中國政府的壓力更多,和政府的接觸也更頻繁。”

除了大疆,其他中國公司在美國也受到質疑。阿里巴巴對美國公司速匯金的收購案被叫停,美國手機運營商AT&T退出與華為的合作協定,都與資訊安全有關。
威廉姆·卡特說:“我不認為所有在美國銷售的中國科技產品,都被中國政府用來獲得美國的情報消息,但是就敏感的技術和資訊來說,你確實要考慮什麼樣的技術是合適的。如果要使用外國科技,那麼我們有多少掌控力,來保證這些技術不被用於情報收集。中國成為這個爭議的中心,一部分原因是,近幾年來,美中兩國在科技領域的戰略競爭日益升溫。中國向美國銷售大量的科技產品,很多中國科技企業都試圖進軍美國市場。針對外國科技的監管和擔憂,從電話和電腦誕生的時候就有了,政府會始終對此保持警惕。”

隨著中國在科技領域的迅速發展,美國政府的警惕也日益增加。儘管在CES佔據1/3席位,中國科技公司在進軍美國市場時,依然面臨不少困境。去年11月,美國國會兩黨提出法案,希望擴大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職權範圍,加強保護國家安全。此舉可能進一步限制中國在美國科技領域的投資。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