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古生物化石中的科學天地—— 訪歐萊雅教科文組織傑出女科學家張彌曼

2018年3月23日

文化與教育

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儀式3月22日在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舉行。 今年恰逢這一旨在促進女性參與科學的重要獎項設立20週年,因此今年的頒獎典禮格外隆重。 來自全世界五大區域的五位傑出女科學家在儀式上榮獲了這項殊榮,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張彌曼。 請聽聯合國新聞黃莉玲的報導。

初春的巴黎迎來了代表全球五大區域的五名傑出女科學家,她們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接受了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女科學家獎。 這五名傑出的女科學家分別在醫學、古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和發育生物學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張彌曼教授。 在頒獎典禮舉行前兩天,張彌曼教授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她首先就科學和科學精神暢談了自己的見解。

張彌曼:“很多事實都是要拼命去找才能找出來的。就像相對論,不知道也就不知道這回事,知道了,而且去證明這是事實,這就是一種科學。所以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實事求是。”

教科文組織在有關這一女科學家獎的通報中表示,張彌曼教授在化石記錄方面的開創性工作開啟了對水生脊椎動物如何適應陸地生活的新見解。

採訪中,張彌曼教授風趣地說,從事古生物研究並非她從小的夢想,而完全是“歷史的偶然”。

張彌曼:“小時候到我高中畢業,我一直是想學醫的。後來我們高中畢業的時候,劉少奇號召大家學地質,因為當時國家剛解放的時候曾經說過:三年整頓,十年建設。我是1953年畢業的,剛好就到整頓結束要開始建設了。我們大家都心里特別熱。劉少奇說,國家要建設,需要礦產資源。我們學校中學的政治輔導員就找我,動員我學地質。我想了想就說,行吧。然後我學了地質以後,又被送去留蘇。留甦的時候,我們班所有的中國學生全部都被分到古生物專業。派留學生的時候我估計他們是一批一批派的。高我們兩級的通通都學地球物理,高我們一級的都是學水文工程地質。到我們這一年,一半人是學古生物,另外一半人是學地球化學。所以就是根據國家派的情況。學了古生物基本上就是做研究了。”

 很多事實都是要拼命去找才能找出來的。 就像相對論,不知道也就不知道這回事,知道了,而且去證明這是事實,這就是一種科學。 所以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實事求是。 --張彌曼 

古生物學雖然並非張彌曼教授從小的夢想,但富有鑽研精神的她一旦接觸了這個領域就一頭扎進去,開始了深入的研究,並執著地熱愛上的這門學科。

張彌曼:“開始做了以後就有很多的問題,而且是很新鮮的問題,需要你去解決。因為作為一位古生物學家,說實在的,常常第一眼看到一種人家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新的(古)生物,那就是這個去採集的人,所以也挺有意思的。我開始做浙江的魚化石,那些化石看起來就像現在的魚一樣,但是你跟現在的魚去對,一個都對不上。所以也到處去請教,請教也解決不了問題,那就只好自己慢慢地去想辦法去解決。所以慢慢地就有興趣了。”

在採訪中,張彌曼教授也解答了我們的很多科普疑問,包括生命的起源,水生動物如何在3億5000萬年前來到陸地上,人類又是如何出現的等等。 當我們問及研究古生物的現實意義的時候,張教授做了這樣的回答。

張彌曼:“很遺憾,我們國家現在還沒有一個像樣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如果有這麼一個博物館的話,就可以做很多好的科普工作。我們所裡有一個小小的博物館,裡頭做展覽或者我們所裡出去展覽的時候,我也去看過很多的小孩在那裡看,有的孩子問出來的問題是很有意思的。我看見過一個小孩,他/她就說,這個恐龍這麼長,如果有別的動物咬了它的尾巴,那什麼時候能夠把這個信息傳到腦子裡去?我覺得能夠使年紀很小的孩子到大一點的孩子,讓他們有這種邏輯思維的萌芽,當然還可以有更高級的想法――各種想法,因為它引起各類人士的興趣,他們就會去考慮一些問題,特別是對小孩和年輕人,讓他們懂得人類是從哪裡來的,怎麼來的。他就會去想這些問題,哪怕將來他是學別的行業,他已經有了這樣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

張彌曼教授表示,除了在科普方面的意義之外,研究古生物能夠對地質工作和礦產開採等許多領域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

張彌曼:“我們做古生物的可以為各個方面提供一些基礎的地質信息、地質資料。比方說,地層的時代,比方說這個底層是在海裡形成的,還是在陸地上形成的,還有各方面的資料。當時的環境怎麼樣,氣溫怎麼樣。我們後來做青藏高原的魚類,有一些魚類可以顯示出來這個地方在那個時候有多高。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提出我們的意見,供地質工作和礦產開采的人參考。”

今年是歐萊雅-教科文組織傑出女科學家獎設立20週年。 20年來這個項目一共表彰了102位女性科學家,並支持了3000多名年輕女科學家的發展。 在受這一獎項表彰和支持的女科學家中有三位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科學獎。

儘管這樣,目前科學家中女性比例僅為28%;而且諾貝爾科學獎自1901年設立以來,只有3%的獎項頒發給了女性。 那麼如何促使更多的女性從事科學、提高科學領域的性別平等呢?

張彌曼:“從我們自己的國家來說的話,可能最重要的要從教育說起。從我父親的那個時代,他有四個姐妹,他是一個男孩。家裡很窮,要供一個人讀書的話,肯定就是讓男孩去讀書。女孩都不能讀書。現在可能在城市裡好一些,可是在廣大農村,甚至於在打工的人群當中,如果只能供一個人或者兩個人去讀書的話,肯定是讓男孩去,女孩就沒有這種機會,甚至於要去打工。不管她讀書讀得有多好,多半都是要讓女孩去掙錢或者管家。在這種情況下,女孩不管做什麼都不行,女科學家就更不用提了。所以我覺得主要還是教育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行。”

張彌曼教授一再強調,讓女童接受教育是最好的促進女性發展的途徑。 她認為只要賦予平等權利,在科學領域,女性和男性能夠做出同樣的貢獻。

Photo:張彌曼教授在2018年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儀式上留影。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