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續寫“傳奇”——專訪新任聯合國“和平使者”馬拉拉

2018年3月29日

文化與教育

巴基斯坦倡導女童接受教育的馬拉拉六年前遭到塔利班的槍擊,今天她在闊別祖國六年後回到巴基斯坦訪問。 下面請大家重溫一下去年4月我們在馬拉拉榮獲聯合國和平使者稱號時所撰寫的一篇專稿:

聯合國紐約總部2017年4月10日舉行隆重的儀式, 正式任命來自巴基斯坦的馬拉拉·優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y)擔任“和平使者(Messenger of Peace)” ,以致力於倡導促進“女童教育”事業,幫助全球範圍內被壓制和剝奪基本權利的成百上千萬兒童重新獲得入校求學以及發展的機會。 這位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由此也成為最年輕的聯合國使者,繼續以非凡的個人經曆書寫著一部令人驚嘆的“傳奇”,而她今年還不滿20歲……在對馬拉拉進行專訪的過程中,聯合國新聞記者發現,在一個個炫目的“光環”背後,原來這位特立獨行的“90後”也是一個愛穿高跟鞋、有些不自信、正在為申請大學煩惱的普通鄰家女孩……請聽程浩的報導:

說起馬拉拉這個名字,或許有些人會感到有些陌生。 然而,這位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的19歲女孩因為帶有傳奇色彩的非凡經歷和百折不撓的勇氣和決心早已在世界的許多地方家喻戶曉,成為反抗壓制、爭取兩性平等、捍衛兒童教育權利的標誌性人物,並因此獲得“國際兒童和平獎”、大赦國際“良心大使”、歐洲議會“薩哈羅夫人權獎”、加拿大榮譽國民以及諾貝爾和平獎等諸多殊榮。 繼2012年將每年的7月12日確定為“馬拉拉日”之後,聯合國此次又任命她擔任“和平使者”,這是授予全球公民的最高榮譽。 在專訪中,馬拉拉表示,這一稱號對她而言意義深遠……

馬拉拉:“(英語)我真的感到非常榮幸能夠被授予聯合國'和平使者'的稱號,這無疑是一個更重大的責任。在此之前,我一直致力於促進女童教育,提高公眾意識,呼籲世界領導人為教育而擴大投資。作為'和平使者',我今後會繼續拓展相關行動,這一稱號會賦予我更大的勇氣和力量,讓我在一個更廣闊的平台上為教育而發聲! ”

馬拉拉告訴記者,她從10歲開始就在為爭取教育權利而鬥爭。 2007年,恐怖組織“塔利班”控制了她的家鄉並將其發展成重要據點,大張旗鼓地推行極端宗教管控,包括禁止女性上學讀書。 馬拉拉的父親是一位詩人和教育活動家,在當地開辦了幾家連鎖學校。 馬拉拉不僅一直堅持在父親創辦的學校裡讀書,而且從2009年開始用筆名“古爾·馬卡伊”為英國廣播公司烏爾都語網站撰寫文章,揭露“塔利班”統治下噩夢般的生活,並在國內外媒體上發出呼籲,為巴基斯坦婦女和兒童爭取權益。 2012年10月9日,年僅15歲的馬拉拉在放學回家途中遭到襲擊;歹徒朝著她的頭部連開三槍,其中一枚子彈從左眉骨上方射入腦顱、穿過頸部嵌入了肩胛骨……生命垂危的馬拉拉被送往英國接受治療,她不僅奇蹟般地活了下來,而且鬥志愈發昂揚。

馬拉拉:“(英語)在19年的生命裡,我目睹了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禍害,親身經歷了致命襲擊,現在我站到了一個全球舞台,繼續為教育權利而抗爭。在這個過程中我認識到,一個老師,一本書,一支筆,就能改變世界!我並不是第一個站出來宣講'筆比刀劍更鋒利'的人。毋庸置疑,人類的下一代需要教育、需要優質的教育,否則將無法獲得一個光明和繁榮的未來。如果我們想讓生活更美好,就要投資於女童教育,這一點至關重要,絕不能繼續被世界領導人所忽視。如果一個19歲的年輕人都能意識到的問題,已經五、六十歲的決策者不應該視而不見、置若罔聞。這就是我要傳達的訊息,確保世界領導人意識到對教育的投資可以改變整個世界…… ”

馬拉拉在專訪中不止一次提到父親在她生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她告訴記者,出生在一個男尊女卑的傳統穆斯林國家的她如果沒有開明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和支持,自己不可能有機會“拋頭露面”,更不可能為爭取平等權利而大聲疾呼。

馬拉拉:“(英語)世界上有很多其他的女孩子也想站出來、勇敢抗爭,但她們的家長和兄弟首先不允許,這非常令人沮喪,也可見男性在推動兩性平等進程中所能夠發揮的關鍵作用。我的父親用一位阿富汗戰爭中普什圖族女英雄的名字為我取名,而且不顧親友反對把我記入全部是男性的族譜中;我從小就在父親創辦的學校裡讀書,那裡反對歧視女性的傳統,不僅接納女孩子上學,而且幫助貧窮的孩子接受教育。我認為,男性應該支持和幫助女性追求並實現心中的夢想。正如我父親所說:不需要為女性做額外的事情,只是不要折斷她們的翅膀,讓她們自由翱翔。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男人站出來,成為自豪的'女權主義者',和我們並肩作戰。向女性賦予權能將讓全社會受益,並由此產生無數的經濟、社會福祉……”

出生於1997年7月12日的馬拉拉即將迎來20歲的生日。 她在專訪中坦言,諾貝爾和平獎、聯合國“和平使者”這樣耀眼的“光環”有時候讓自己承受很多同齡人難以想像的壓力,也會招致周邊同學的“異樣”眼光和誤解,她同樣也有和普通人一樣的煩惱。 然而,令人敬佩的是,這個臉上還有點嬰兒肥的“90後”總能在千鈞重壓之下依然表現出幽默、優雅的處世態度。

馬拉拉:“(英語)我實際上特別特別矮,身高大概只有1米5吧,所以我喜歡穿高跟鞋,讓自己看起來高挑一些,但這也沒有太大的幫助。另外,很多人會以為我是一個'超級學霸',在學校是討老師喜歡的那種女孩子。但事實上,我在學習的時候也會有很多困難,需要應付各種考試,而且也會拿到C或者D這樣糟糕的成績,這對我申請大學真的有影響。我的同學們以為各種名校都向我敞開大門、我不用考試就可以進入大學,事實並非如此。我需要努力學習,在八月份最後的考試中拿到至少三個A,否則也進不了理想的學校。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諾貝爾和平獎、聯合國'和平使者'這樣的頭銜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

馬拉拉告訴記者,她打算在大學期間攻讀哲學、政治和經濟學學位。 然而,對於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她也和許多同齡人一樣感到迷惘和困惑。 但馬拉拉非常確定的一件事情就是會繼續關注女童教育問題。 她表示,通過“馬拉拉基金會”,她將重點推動更多女孩子獲得中學教育,尤其是在像巴基斯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以鼓勵和培養更多“馬拉拉式”的年輕女孩,讓她們面向世界、為維護女性福祉和權利而發出聲音。

馬拉拉:“(英語)過去一年,我走訪了黎巴嫩、約旦等許多國家,同敘利亞難民女孩以及尼日利亞的同齡人交流。作為'和平使者',我會繼續前往世界各地,讓更多人了解擁有鼓舞人心經歷的不同女孩的故事,並確保她們明白一點,即你的聲音可以改變世界。我在斯瓦特山谷發出的呼聲讓世界注意到一個孩子的聲音能夠比恐怖分子手中的槍砲更強大。所有人的聲音,包括青少年兒童的聲音都應該被世界所聽到和尊重,因為它們將帶來難以想像的變化和變革。年輕人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並且對美好的未來不要失去希望和信心。”

Photo:馬拉拉在聯合國發表講話。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