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游牧社區面臨強制拆遷聯合國呼籲以色列中止相關計劃

2018年6月1日

人道主義援助

聯合國今天呼籲以色列政府停止大規模拆遷巴勒斯坦貝都因人社區阿爾阿赫瑪—阿爾赫盧(Khan al Ahmar – Abu al Helu)的計劃,指出拆遷將破壞貝都因人生計,對政治和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並且是對《日內瓦公約》的嚴重違反。

阿爾阿赫瑪—阿爾赫盧社區位於以色列佔領的約旦河西岸,東耶路撒冷市郊, 目前共有181人居住 ,其中53%是婦女,95%是在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登記的難民。

該社區自2009年起便麵臨拆遷威脅,今年5月24日,在歷經九年的訴訟之後,以色列高等法院駁回了社區居民阻止拆遷的上訴請求,如今幾乎已經沒有任何法律手段能夠保護這一社區。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員麥戈德里克(Jamie McGoldrick)表示,“和許多巴勒斯坦社區一樣,阿爾阿赫瑪—阿爾赫盧的人們為了能夠有尊嚴的生活,能夠保護自己的孩子、房屋和社區,進行了多年的抗爭。他們每天都面臨巨大的壓力,需要國際社會繼續提供支持,才能免於家園被毀的命運。”

目前,整個社區的建築物幾乎隨時都有可能被以色列當局拆除,其中包括一所由捐款援建的學校,這所學校為該社區和附近四個地區的170名兒童提供教育。

以色列當局希望將阿爾阿赫瑪—阿爾赫盧的居民遷往市區的指定地點居住,但城市環境並不適合以游牧為主要生活方式的貝都因人,遷往市區可能會危及他們的生計、文化和傳統,加深人道主義危機。 目前約旦河西岸還有45個巴勒斯坦貝都因人社區面臨類似的威脅。

近東救濟工程處約旦河西岸行動主任安德森(Scott Anderson)表示,“這個社區如今面臨著家園被毀、傳統生計喪失,以及強迫轉移的風險,拆遷一旦實施,將是對《日內瓦公約》的嚴重違反。過去類似的拆遷行動已經表明,將貝都因社區遷往城鎮可能帶來重大經濟和社會打擊。”

今年4月,麥戈德里克和安德森曾對阿爾阿赫瑪—阿爾赫盧進行實地訪問 ,並呼籲以色列尊重國際法,中止拆遷計劃。

麥戈德里克表示,“作為佔領方,以色列無疑有責任保護阿爾阿赫瑪的居民。假如以方選擇實施拆遷,強迫居民搬離,則將帶來重大人道主義危機,並且將是對國際人道主義法的嚴重違反。”

貝都因人是傳統的阿拉伯游牧民族,主要居住在帳篷或棚屋之中。 以色列於上世紀50年代建國後,許多巴勒斯坦貝都因人被迫離開世代生活的土地,輾轉來到約旦河西岸。 從1997年起,以色列為了在約旦河西岸擴建猶太人定居點,強迫此前生活在定居點附近的巴勒斯坦貝都因社區遷移到西岸的三個指定地區居住。

Photo:由於以色列政府的規定,許多居住在約旦河西岸的貝都因游牧社區無法修建或擴建住所。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