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6月6日
移民與難民
兩家聯合國機構今天與緬甸政府簽署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協議,有望幫助目前寄居在孟加拉國難民營內的成千上萬羅興亞難民踏上漫漫歸家路。
協議簽署前夕,聯合國緬甸駐地和人道主義協調員奧斯比(Knut Ostby)在接受聯合國新聞獨家專訪時表示,要讓難民安全和自願地返回家園,兩項最重要的條件是公民身份和終止暴力。
奧斯比說,“羅興亞人需要有身份,需要能像正常人一樣在社會中生活,需要能夠自由行動,以便獲得社會服務和生計。”
奧斯比進一步表示,“此外,針對他們的暴力也必須終止。羅興亞人必須能夠平安返回。”
自去年八月以來,已有大約70萬主要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從以佛教徒為主的緬甸若開邦逃往相鄰的孟加拉國。 大多數羅興亞難民表示,他們逃離家園是為了躲避暴力和迫害。 去年八月,羅興亞武裝人員對若開邦的部分警察哨所發動襲擊,引來了緬甸軍方的大規模“清剿行動”。
這份由聯合國難民署 、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緬甸政府共同簽署的諒解備忘錄,能夠讓難民署和開發署進入緬甸若開邦,實地考察羅興亞難民原先的住所和未來可能的定居點,這是自2017年8月針對羅興亞人的暴力事件發生以來,兩家機構首次得以進入若開邦。
奧斯比指出,“諒解備忘錄的簽署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但是真正關鍵的工作現在才剛剛開始。去年暴發的羅興亞難民危機是一次重大的危機。目前還有成千上萬的難民正生活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之中,我們需要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以便讓他們重返家園。”
一旦能夠真正進入若開邦,兩家聯合國機構便能夠評估當地實際情況,開展相關保護工作,最終為羅興亞難民提供有關原籍地的獨立信息,幫助他們做出適當的決定。
這份協議同樣能夠讓難民署和開發署對受到影響的社區開展需求調查和評估,加強當地政府支持自願返回進程的能力,協助恢復重建。
2016年9月,緬甸政府與安南基金會共同成立了若開邦諮詢委員會,委員會由6名緬甸專家和3名國際專家組成,由聯合國前任秘書長安南擔任主席。 作為一個中立機構,諮詢委員會已經提出了一系列切實措施,以改善若開邦所有居民的福祉。
諮詢委員會的建議還包括在自願的前提下,提供讓羅興亞人獲得公民身份的清晰方案,確保若開邦所有居民無論宗教、種族或公民身份,都能擁有行動自由等。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今天發表聲明,對《諒解備忘錄》的簽訂表示歡迎 ,並鼓勵緬甸採取切實措施實施這一協議。 古特雷斯同時再次呼籲終止暴力,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對受害者進行賠償,允許人道主義援助進入若開邦,並實施若開邦諮詢委員會的相關建議。
羅興亞人是全球受迫害最深的少數群體之一,他們在緬甸長期遭受系統性歧視,自由受到限制,沒有國民身分,並曾多次遭受暴力襲擊,這些都是讓目前身在孟加拉國的上萬羅興亞難民“有家難回”的主要障礙之一。
Photo:聯合國安理會於今年4月29日訪問位於孟加拉國的考克斯巴扎難民營時,成千上萬的羅興亞難民聚集在路邊,許多人手持標語,表示希望得到公正對待,並列出了自願返回若開邦的條件。